by ZOU
電子產品由于經歷了元器件等物料的大量使用和復雜的加工,可能引入各種缺陷。無論是元器件缺陷還是加工缺陷,都可分為明顯缺陷和潛在缺陷。明顯缺陷是指導致產品不能正常工作的缺陷,例如短路、斷路等。而潛在缺陷則使產品暫時可以使用,但在使用過程中缺陷會很快暴露,導致產品不能正常工作(例如虛焊,輕微振動就可能使焊點斷裂而導致產品不可用)。
老化是通過對電子產品施加加速環境應力,如溫度應力、電應力、潮熱應力、機械應力等,在嚴苛的環境下促使產品的潛在缺陷加速暴露成故障,達到發現和剔除潛在缺陷的目的,盡可能把早期失效消滅在正常使用之前。而通過老化的產品則進入可靠性高的品質穩定期。
老化的理論基礎是電子產品的故障率曲線(簡稱浴盆曲線),如圖1所示。老化以暴露潛在缺陷、剔除早期故障為目標,圖中的A、B、C點均表示老化程度不足,老化后仍有較大比率的缺陷流入市場。理想的老化點為圖中的D點,D點的選擇主要靠經驗數據。而E點則是過老化,這樣既增加了老化成本,又可能將原本好的產品破壞,進而縮短產品的使用壽命。
圖1 電子產品故障率曲線圖
老化的效果還和施加的環境應力類型有關,常用的環境應力老化效果比較如圖2所示,其中溫度循環的老化效果最好。
圖2 各種環境應力老化效果比較圖
根據以往的故障分析統計數據以及各種物料的可耐受溫度,我司產品的老化方式定為72小時、-40~85℃的高低溫循環,理論上可100%篩選出早期故障的產品,使流入客戶手中的都是經受住了考驗的質量過硬的產品。